芝加哥/北京(路透社) - 据路透社报道,由Tom Polansek、Mei Mei Chu和Laurie Chen联合撰写,在2020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框架下,数百家获得对华出口资质的美国肉类加工厂,其出口许可将于本周日到期,这可能导致价值约50亿美元的贸易额受到威胁,中美贸易关系再度紧张。
美国肉类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在中国本月早些时候宣布对价值约21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包括对美国猪肉、牛肉和乳制品进口征收10%的关税)之后,如果失去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无疑将对美国农业造成又一次沉重打击。
根据中国海关规定,食品出口商必须在中国海关进行注册才能在中国销售产品。美国农业部(USDA)的记录和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近1000家牛肉、猪肉和家禽加工厂的注册登记将于本周日到期,其中包括泰森食品(Tyson Foods)和嘉吉公司(Cargill Inc)旗下的一些工厂。这大约占所有注册工厂的三分之二。
上述公司对此事均拒绝置评或未回复路透社的提问。
中方未及时回应续期申请,美方表达关切
美国农业部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方曾多次向中方提出续期工厂注册的申请,但中方一直没有回应,这可能违反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的相关义务。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份,就有大约84家工厂的注册已经失效。虽然受影响工厂的货物仍然可以通过海关,但行业人士并不清楚中国允许进口的时间还能持续多久。
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U.S. Meat Export Federation)发言人Joe Schuele对路透社表示:“如果这些工厂的注册未能续期,情况肯定会非常糟糕。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每一位出口商的关注。”
Schuele补充说,美国农业部已经将注册到期问题列为与中方讨论的优先事项。
上海港加强检查,增加额外费用
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在一份发送给会员的公告中指出,上海港已经加强了对美国肉类货物的检查和文件审核力度。一些集装箱甚至需要完全拆箱检查,这增加了处理时间和额外费用。
不过,目前并没有迹象表明中方正在实施全面禁令。一位常驻北京的资深外交官表示,有数百家工厂的注册已经续期至2028年或2029年。
去年,美国是中国第三大肉类供应国,仅次于巴西和阿根廷,供应量为59万吨,占中国肉类进口总量的9%。
路透社于周四向美国农业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发出了询问,但未收到回复。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也未回复传真提问。
中国外交部将相关问题转交给了其他部门,但没有指明具体部门。
“第一阶段”协议执行情况及影响
2020年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旨在结束中美之间的第一轮贸易战,其中北京承诺在两年内增加从美国采购的商品和服务(包括肉类)2000亿美元。然而,由于疫情爆发等因素影响,中国未能实现这一目标。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在2020年,有1124家牛肉、家禽和猪肉加工厂或物流设施在中国海关注册,获得了进入全球最大肉类进口市场的资格。如今,获得认证的设施共有1842家,但如果本周日到期的注册未能续期,将只有略低于一半的设施能够继续保持资格。
美国肉类加工商协会(Meat Institute)表示,根据“第一阶段”协议,中国有义务在收到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USDA's 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更新名单后的20天内修订其批准的工厂名单。目前尚不清楚当前的延误是否构成对协议的违反。
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在一份日常公告中表示,许可证失效可能给牛肉行业带来高达41.3亿美元的损失,给猪肉行业带来13亿美元的损失。
失去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对鸡爪和猪内脏等产品的出口商来说,将是一个特别沉重的打击,因为这些产品在国内的消费量相对较少。
(路透社芝加哥Tom Polansek,北京Laurie Chen、Mei Mei Chu、Ella Cao和Lewis Jackson报道;Lewis Jackson和Shri Navaratnam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