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最新研究,定期接触治疗犬能够帮助大一学生缓解压力和抑郁情绪。这项研究由华盛顿州立大学进行,并发表在《Pets》期刊上,名为PAWs4US研究。研究探讨了长期参与动物辅助的非结构化项目对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背景与方法
研究的主要作者、人类发展学教授帕特里夏·彭德瑞博士表示,结构化项目已被证明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但团队希望了解让学生自主决定与治疗犬互动方式是否同样有效。这种方法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的宠物饲养,也可能使大学更容易实施类似项目。
研究共招募了145名大一学生,这些学生均在家中有宠物。他们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等待名单组或一个七次非结构化治疗犬项目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与治疗犬互动,每次最长停留两小时。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参与治疗犬项目的学生在数月内多次非结构化互动后,报告了更低的压力和抑郁水平,同时也表现出更高的自我同情心。彭德瑞博士指出,这种效果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安静地坐下、抚摸狗狗、与其他学生交流以及与治疗犬训练师互动。
此外,研究还发现,那些多次参与项目的学生受益最大,这表明持续性的干预比一次性活动更有效。
治疗犬的多重作用
治疗犬在帮助人们心理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在医院陪伴病人、在学校帮助儿童学习阅读,还是在养老院陪伴老人,其作用广泛而深远。彭德瑞博士此前的研究也表明,即使是与治疗犬的短暂互动也能降低皮质醇(即压力激素)水平,而高度结构化的治疗动物项目可以改善学生的整体幸福感并帮助他们学习。
研究意义与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为非结构化治疗犬项目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其在大学中的推广提供了支持。彭德瑞博士强调,这种形式的干预不仅易于实施,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未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治疗犬在不同人群和场景中的应用,以期为更多人带来心理健康上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