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纺织重镇比万迪,70岁的阿卜杜勒·萨塔尔站在一间光线昏暗的厂房里,周围环绕着数十台电动织布机,它们发出震耳欲聋的噪音,远超人体可承受的健康标准。这位留着飘逸白胡须、头发稀疏的老人,乍一看像是一位教授或哲学家,但实际上,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些通风不良、噪音刺耳的作坊里,每天工作12小时。
昔日辉煌:比万迪织布业曾是北印度农民工的就业天堂
萨塔尔15岁时来到比万迪,那时,这里的织布作坊生意兴隆,为来自北印度偏远乡村的大量非熟练工人提供了现成的工作机会。虽然工资不高,工作时间长,但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
今日困境:约30%的织布机已停工
然而,近年来,据比万迪电动织布机协会主席阿卜杜勒·拉希德·塔希尔·莫明称,约有30%的织布机已经停工。
纱线价格上涨和电力供应成本增加,使得比万迪的织布业在与廉价的中国进口产品竞争中处于劣势。此外,19世纪初的创新技术——电动织布机,如今也已成为一种过时的技术。它们正被更新型的自动织布机所取代,这些新机器能更快地生产出更高质量的布料,并且需要的操作人员更少。
比万迪位于印度金融中心孟买以北约58公里,靠近大海和大型都市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小型制造商和供应商的理想选择。
未来走向:30万台织布机的命运悬而未决
目前比万迪仍在运行的约30万台电动织布机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伊斯塔克·艾哈迈德·安萨里今年54岁,曾经拥有110台织布机,但在四年前不得不关闭了自己的生意,现在他在另一家工厂当承包商。
“这个行业曾经是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雇主。看到它变成现在这样,我感到很悲哀,”安萨里说道。
两代人的选择:坚守与离开
当织布机所有者们还在苦苦挣扎,考虑是否要贷款进行现代化改造时,萨塔尔已经决定坚守在他最熟悉的行业里。
“这些年来,我一直设法养活了我的家人。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就会继续工作下去,但我确信一件事:我不想让我的儿子从事同样的职业,”萨塔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