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在为孩子安排暑期活动时,往往会选择艺术、体育等热门项目。但一位母亲却另辟蹊径,为儿子报名参加了礼仪训练营,希望能提升他的社交能力和个人修养。事实证明,这笔投资物超所值。
这位母亲的儿子名叫威尔斯,今年9岁。他天性善良,也很讨人喜欢。虽然偶尔会因为小事闹情绪,但总体来说,并没有太大的行为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一个礼仪训练营的广告,这让她眼前一亮。她意识到,自己虽然教过孩子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但对于更深层次的社交礼仪却有所忽略。在当今这个网络粗俗之风盛行,传统礼仪日渐式微的时代,让孩子学习一些礼仪知识或许能让他受益匪浅。这个为期三天的礼仪营费用为225美元,与其他艺术、无人机、戏剧等夏令营项目相差不多,于是她便为威尔斯报了名。
并非培养“小贵族”,而是培养文明素养
这位母亲表示,她参加礼仪营的目的并非是将儿子培养成一个“小贵族”,而是希望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让他了解社交礼仪的规则,培养文明素养。
礼仪营在一个高档住宅区的一栋现代风格别墅里举行。孩子们被要求着装得体,男孩要穿有领子的衬衫,并且不能穿拖鞋。到达目的地后,孩子们显得有些紧张,但在礼仪营老师出现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仿佛意识到自己即将接受一次重要的训练。
老师并没有直接将孩子们带进屋,而是与每个人握手,并用眼神交流,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进入。这位母亲在门外看到这一幕,也开始反思自己平时待客的方式。她意识到,自己应该更加注重细节,给予客人更多的尊重。
第一天的课程就令人印象深刻
几个小时后,当这位母亲再次来到礼仪营接威尔斯时,发现孩子们都拿着黄色的课程文件夹,像刚毕业的学生一样。威尔斯迫不及待地向她讲述了第一天的学习内容。
“我们坐在一张大桌子旁,学习了餐具的使用方法!”威尔斯兴奋地说。他所描述的场景,就像电影《唐顿庄园》里的晚宴一样。孩子们围坐在餐桌旁,仔细学习餐巾的摆放、餐具的摆设等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老师还强调了好奇心和提问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而不是只顾着炫耀自己。老师还告诉他们,专注地倾听是对他人最好的尊重。
在当今这个手机不离手的时代,专注地倾听显得尤为重要。礼仪营规定,上课期间禁止使用电子设备,让孩子们体验到与他人交流的乐趣。威尔斯发现,这种体验非常愉快。
重要的课程:区分权利与感恩
让这位母亲印象最深刻的是,礼仪营强调了区分权利与感恩的重要性。在为期三天的课程中,孩子们被鼓励反思这两种不同的心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与他人的互动。这是一个及时而深刻的课程,让孩子们认识到特权的存在,以及它在有意义的对话中所扮演的角色。
当然,几天的礼仪训练营并不能让孩子一夜之间变成一个完美的人。威尔斯并没有变成那种会主动为长者开门,或者护送老奶奶过马路的孩子。但这位母亲开始在餐厅里听到更多主动的礼貌用语。偶尔,威尔斯会主动问:“爸爸,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而且,他还会经常在晚餐时问:“妈妈,你今天工作怎么样?”这让这位母亲感到非常惊喜。现在,他们经常收到别人对威尔斯礼貌的称赞。每当听到这些赞扬时,威尔斯都会挺直腰板,为自己感到骄傲。
良好的礼仪永不过时
威尔斯有没有犯错的时候?当然有。但他至少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礼仪框架。如果仅仅几天的礼仪浸泡就能带来如此明显的变化,他们今年夏天还会再参加一次,甚至可能参加舞会。礼仪课听起来有些老套,但在这位母亲看来,良好的礼仪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