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芬兰赫尔辛基的圣保罗路德教堂,一场由人工智能(AI)主导的宗教仪式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场仪式不仅展示了耶稣与撒旦的虚拟形象,还通过AI技术创作了布道词、音乐和视觉内容,标志着科技在宗教领域的创新应用。
AI技术塑造宗教仪式
这场仪式由牧师佩贾·科佩罗宁(Petja Kopperoinen)发起,使用了多种AI工具,包括OpenAI的ChatGPT-4o撰写布道词、Suno创作音乐,以及Synthesia平台生成牧师的虚拟形象。此外,AI还模拟了已故芬兰总统乌尔霍·凯科宁(Urho Kekkonen)朗读《旧约》的场景。尽管仪式吸引了超过120人参加,但参与者普遍认为AI无法完全替代人类主持的宗教活动。
参与者的反应
尽管仪式被认为有趣且新颖,但许多参与者表示缺乏与人类互动的温暖。学生杰拉·普尔基宁(Jeera Pulkkinen)指出,AI生成的音乐虽然朗朗上口,但缺乏人类的情感表达。赫尔辛基教区联盟的首席发展官埃娃·萨洛宁(Eeva Salonen)则认为,这场仪式更像是一场表演,而非传统的宗教活动。
AI在宗教中的局限
科佩罗宁强调,AI在宗教仪式中的应用有其限制,例如无法赦免罪孽或主持圣餐。此外,AI生成的内容需要人类进行事实核查和编辑,以避免基于刻板印象的输出。尽管AI在布道词创作和研究中表现出色,但它无法提供灵性的回应或同理心。
全球范围内的AI宗教实验
芬兰的这场仪式并非孤例。2023年,德国的一所教堂也举办了AI主导的宗教仪式,而瑞士的一座天主教教堂则通过屏幕上的“耶稣”形象回答信徒的问题。这些实验表明,全球各地的宗教机构正在积极探索AI在信仰生活中的角色。
未来展望
尽管AI在宗教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实验阶段,但科佩罗宁和圣保罗教堂的牧师卡里·卡纳拉(Kari Kanala)相信,AI可以在布道词创作和研究中发挥辅助作用。然而,他们一致认为,AI无法替代人类在宗教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因为信仰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的传递。
荷兰特温特大学的技术伦理研究员安娜·普齐奥(Anna Puzio)指出,面对AI的快速发展,宗教团体积极参与实验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以负责任的方式塑造AI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