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陈立武(Lip-Bu Tan),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这位在幕后运筹帷幄的科技界领袖,如今已走上全球瞩目的舞台,正式接任芯片巨头英特尔的CEO。面对这家曾经定义“硅谷”的公司,陈立武能否带领其走出困境,将是他面临的巨大挑战。
深耕行业,人脉广泛
与公众的认知不同,陈立武在业内拥有极高声望。英特尔的潜在和现有客户几乎都与他有过交集,或购买过他投资的初创公司产品,或使用过他领导的公司开发的软件。这使得他拥有了独特的优势。
据路透社报道,陈立武与AMD的苏姿丰(Lisa Su)、英伟达的黄仁勋(Jensen Huang)等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关系密切,甚至曾向他们推介英特尔的投资机会。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密切关注着陈立武的动向,期待他能带领英特尔重现辉煌。
独立分析师Jack Gold认为,陈立武“能够充分利用他的经验,特别是他在行业内的广泛人脉,同时在英特尔内部追求卓越。希望董事会不要干预他所做的必要改革。”
白手起家,擅长逆袭
现年65岁的陈立武,或许会借鉴他曾经带领小公司逆袭成为行业巨头的经验,来帮助英特尔这艘半导体行业的巨轮摆脱困境。
陈立武出生于马来西亚,在新加坡长大,后加入美国国籍。他早年赴美深造,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核工程,随后前往加州攻读商学院。1987年,他创立了风险投资公司 Walden International。这家公司以梭罗隐居的瓦尔登湖命名,寓意着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专注于具有颠覆性技术的初创企业。
陈立武坚信,拥有出色芯片设计理念的小型工程师团队,可以成功挑战现有的芯片巨头。因此,他向数百家初创公司投入资金。例如,他投资了Annapurna Labs,这家初创公司后来被亚马逊以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成为了亚马逊内部芯片部门的核心。亚马逊表示,目前其自身部署的中央处理器数量已经超过了英特尔。
他还投资了Nuvia,该公司于2021年被高通以14亿美元收购,成为高通在笔记本电脑和PC芯片市场与英特尔竞争的关键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陈立武目前仍然积极参与一些初创公司的事务,这些公司未来有可能成为英特尔的竞争对手或潜在收购目标。例如,本周早些时候,他投资了人工智能光子学初创公司Celestial AI,而这家公司也获得了英特尔竞争对手AMD的支持。
高瞻远瞩,引领潮流
作为投资者和CEO,陈立武很早就意识到过去30年席卷芯片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芯片设计和制造将分化为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
2009年至2021年,陈立武担任Cadence Design Systems的CEO。在他领导下,这家芯片设计软件公司的命运得以扭转。陈立武将Cadence的重心放在为复杂设计提供软件,并与台积电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台积电从创立之初就坚持只专注于芯片制造。
在陈立武执掌Cadence期间,该公司股价上涨了3200%,并赢得了苹果公司这一重要客户。苹果公司逐渐减少对英特尔等供应商的依赖,转而采用自主设计的芯片。
Cadence的工具也成为了博通等芯片行业公司的核心。博通帮助谷歌、亚马逊等公司设计自己的AI芯片,并委托台积电进行生产。
Cambrian AI Research的分析师Karl Freund表示:“陈立武在指引Cadence的发展方向方面做得非常出色。Cadence真正与台积电紧密合作,他们将台积电视为行业领导者和首选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