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保护联盟“海洋普查”(Ocean Census)近日发布了自2023年启动以来的首次重大更新,宣布发现了866种此前未知的海洋物种,其中包括吉他形状的鲨鱼、扇状珊瑚以及配备鱼叉状牙齿的深海毒蜗牛。这些物种是由潜水员、载人潜水器和遥控潜水器在10次海洋考察中发现的,均被确认为科学新物种。
海洋深处的未知世界
埃塞克斯大学珊瑚专家、海洋普查首席研究员米歇尔·泰勒(Michelle Taylor)表示,海洋深处的发现潜力巨大。她指出:“目前可能只发现了10%的海洋物种。”泰勒在参加南大西洋南桑威奇群岛为期35天的考察时表示,海洋普查覆盖了从鲨鱼到海马、腹足类(如蜗牛)再到珊瑚的广泛物种。
科学家们在1米到4990米的深度范围内发现了这些新物种,分析工作由海洋普查科学网络的800多名科学家完成,这些科学家来自全球400家机构。泰勒相信,她参与的这次考察将为新物种名单增添更多成员,包括她怀疑是此前未知的一种珊瑚。
加速物种发现的必要性
泰勒特别提到了一种优雅的八放珊瑚,这种珊瑚有八只触手,发现于马尔代夫,比其他珊瑚更柔软、更具弹性。此外,海洋普查研究人员还在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海岸附近发现了一种吉他鲨,它兼具鲨鱼和鳐鱼的特征。
泰勒强调,鲨鱼物种的数量在全球海洋中急剧下降,因此发现新物种尤为重要。另一项考察在挪威-格陵兰海10000英尺(3053米)深的极地水域发现了新物种,包括一种圆锥壳的海洋软体动物和海星。这些生物在从接近冰点到超过572华氏度(300摄氏度)的热液喷口附近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此外,一种名为Turridrupa magnifica的捕食性腹足类动物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这种深海蜗牛用其独特的牙齿向猎物注入毒素,其毒液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已为医疗进步做出贡献,包括疼痛治疗。
科技进步助力物种发现
泰勒指出,环境DNA的基因测序和实时成像等新技术使新海洋物种的识别更加快捷,但科学家仍然需要收集物理样本进行确认,这一过程可能耗时较长。她表示,科学描述一个新物种可能需要数年时间,许多海洋普查发现的新物种尚未正式命名。
海洋普查的一个关键目标是加快物种发现的速度。项目启动时,参与科学家设定了在10年内识别10万种新物种的目标。泰勒认为,学术同行评审过程耗时过长,几乎阻碍了知识的传播。她呼吁:“如果我们想开始了解生物多样性、连通性、生物地理学以及潜在的损失,例如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海洋环境,我们必须找到更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