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美国巴尔的摩的英语教师Chimére Sweeney因学校关闭而中断了教学工作,她原本以为在新冠病毒得到控制后能尽快回到学生身边。然而,她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却从未真正康复。Sweeney最初只是感到肌肉疼痛,但随后出现了恐慌发作、视力模糊、便秘、部分听力丧失等症状,甚至面部会突然僵硬如混凝土。她的体重在一个月内减少了30磅。尽管医生曾告诉她两周后症状会好转,但她的“两周”从未到来。
近五年过去了,Sweeney仍然在与严重的全身疼痛、失眠、抑郁、皮疹、尿失禁、短期记忆丧失和月经不规律等问题作斗争。她每天需要服用10到12种药物来控制身体的各项功能。Sweeney的经历并非个例,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3月11日将新冠病毒定性为全球大流行,但科学家至今仍未完全理解为何部分人在感染后会出现长期的慢性症状。
长期新冠的广泛影响
长期新冠(Long Covid)已知会导致超过200种不同的症状,涉及心脏、肺、肾脏、大脑、眼睛和皮肤等多个器官系统,但目前尚无批准的检测方法或推荐的治疗方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估计,全美约有1400万成年人(占总人口的5%)正在经历长期新冠症状,另有数据显示,多达580万儿童也可能受到影响。然而,专家认为这些数字可能被低估,因为缺乏官方的监测系统。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启动了一项名为“RECOVER”的10亿美元研究计划,旨在寻找长期新冠的病因和潜在治疗方法,但科学家和患者权益倡导者表示,这一计划未能兑现其承诺。与此同时,专家担心联邦政府削减预算可能会进一步阻碍长期新冠的研究进展。
长期新冠的可能病因
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关于长期新冠病因的理论。一种观点认为,病毒残留物在感染消退后仍隐藏在身体的不同组织中,持续刺激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症状。另一种理论认为,长期新冠可能与体内其他病毒(如EB病毒和HIV病毒)的重新激活有关。此外,新冠病毒可能诱使免疫系统产生攻击自身健康组织和器官的抗体,从而导致长期症状。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会影响血管内壁,导致微血栓的形成,这可能是部分长期新冠患者出现心律不齐和心力衰竭等症状的原因。专家指出,这些因素可能与体内炎症的增加有关,这也解释了为何每次感染新冠病毒都会增加长期新冠的风险。
诊断与治疗的困境
诊断长期新冠的过程复杂且耗时,尽管可以通过MRI等工具检测相关症状,但目前尚无专门用于诊断该疾病的测试。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大量昂贵的实验室检测和扫描,这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专家指出,这一过程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的帮助。
在治疗方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任何专门针对长期新冠的药物。大多数临床试验正在测试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是否对长期新冠有效。例如,低剂量纳曲酮(一种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和酒精使用障碍的药物)因其抗炎和止痛特性而被研究用于长期新冠治疗。此外,其他药物如巴瑞替尼和特利单抗也在研究中。
未来的希望与挑战
尽管长期新冠的康复率较低,但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疫苗(尤其是加强针)与更好的长期康复率相关。然而,康复过程往往充满波折,患者需要平衡休息与活动,并通过物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获得支持。专家呼吁设计更符合患者需求的临床试验,因为许多患者因症状严重而无法频繁前往医院。
尽管长期新冠患者仍面临重重挑战,但科学家和患者权益倡导者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通过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至少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找到治愈的方法。正如长期新冠患者Julia Moore Vogel所说:“我知道我们可以做到,我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