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章鱼求偶策略:雄性蓝线章鱼在交配前会向雌性体内注入一种强效神经毒素,以避免成为雌性的“盘中餐”。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对动物求偶行为的认知,也让我们对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致命求爱”:雄性蓝线章鱼的生存智慧
据该研究的首席作者,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动物神经生物学家钟文嵩(Wen-Sung Chung)向CNN透露,雄性蓝线章鱼已经进化出一种名为河豚毒素(TTX)的剧毒物质,用来暂时麻痹体型通常是它们两倍大,且有食偶习性的雌性。这种体型只有高尔夫球大小(约4.5厘米)的章鱼,因其强大的毒液而被称为海洋中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在澳大利亚曾有多人因被其咬伤而丧命。
钟文嵩强调,这是首次发现神经毒素被用于交配,而不是用于狩猎或防御。“这真是一个惊喜,”他说。
“最后的晚餐”:雌性章鱼的能量需求
在头足类动物(如章鱼)以及蜘蛛和螳螂等其他动物中,性食同类现象并不少见。钟文嵩解释说,食用配偶有助于雌性章鱼积累足够的能量来产卵和孵化,雄性章鱼因此沦为“最后的晚餐”。
然而,与其他进化出较长交配臂的章鱼种类不同,蓝线章鱼的交配臂相对较短,需要与雌性进行近距离接触。这使得雄性蓝线章鱼更容易成为雌性的猎物。
“毒素麻痹”:雄性章鱼的自保手段
为了揭示蓝线章鱼的交配行为,钟文嵩对它们进行了拍摄观察。“它们的交配行为非常奇怪,”他说,雄性只有通过骑跨才能使雌性受精。
钟文嵩告诉CNN,雄性会从雌性身后接近,并试图咬住一个特定的区域,以便将TTX注入雌性主动脉。通过使用特写镜头,钟文嵩观察到雌性会被麻痹,并停止呼吸约一个小时,这为雄性提供了安全交配的时间。
一段时间后,雌性会恢复过来,在研究期间观察到的所有雌性都没有因中毒而死亡。钟文嵩认为,这表明雌性对TTX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至于为什么雌性不会在醒来后立即吃掉雄性,他说:“当她醒来时,她仍然很虚弱。”
“性别军备竞赛”:自然选择的残酷与精妙
钟文嵩将这一过程描述为“性别之间的军备竞赛”,并指出这种交配行为展示了蓝线章鱼如何找到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方法。“这是一种生存技能,”他说。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蓝线章鱼的生理结构,钟文嵩还使用了强大的MRI扫描仪,制作了章鱼大脑和内脏的图像。他发现,尽管雄性体型较小,但它们的毒腺却比雌性更大。
接下来,钟文嵩计划研究雄性和雌性的大脑是否因这种机制而进化出不同的特征。
这项研究已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
这一研究成果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海洋生物的新窗口,也让我们对自然选择的残酷与精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看似平静的海洋深处,生物们为了生存和繁衍,上演着一幕幕令人叹为观止的“军备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