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温突破1.5摄氏度的警告
根据《巴黎气候协定》,全球气温升幅应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以内,以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后果。然而,西澳大利亚大学海洋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这一阈值可能已在2020年被突破。该研究通过分析加勒比海地区的一种古老海绵——硬海绵,重建了自1700年以来的海洋温度变化历史,并得出结论:全球气温升幅在2020年已达到1.7摄氏度。
硬海绵:气候变化的“自然档案馆”
硬海绵是一种生长在海底洞穴中的海洋生物,其生长速度极慢,每年仅增长几分之一毫米。这种特性使其能够在其石灰岩骨骼中记录气候变化数据,类似于树木年轮或冰芯。研究人员通过分析硬海绵中锶与钙的比例,成功推算出自1700年以来的海水温度变化。由于加勒比海地区受主要洋流影响较小,这些数据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科学界的争议与质疑
尽管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但科学界对其结论持谨慎态度。有科学家指出,仅凭单一地区的硬海绵数据不足以全面反映全球海洋的复杂温度变化。此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目前采用的工业化前基线为1850年至1900年,而该研究认为全球变暖比IPCC的估计提前了约80年。一些专家表示,需要更多数据来验证这一结论,而非彻底推翻现有的气候目标。
气候变化危机迫在眉睫
无论硬海绵的研究是否准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球气温正迅速逼近1.5摄氏度的临界点。2024年1月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7摄氏度。这表明,全球气温升幅已连续至少一年超过1.5摄氏度。尽管这尚未使长期平均值突破1.5摄氏度,但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呼吁全球采取紧急行动
气候变化已成为一场需要全人类共同应对的危机。为了确保地球未来仍适合人类居住,各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正如研究的主要作者马尔科姆·麦卡洛克所言:“全球变暖的时钟已被提前至少十年,时间正在耗尽。”无论是通过科学研究还是政策行动,人类都必须加快步伐,以应对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